正在阅读:长乐市宣传思想文化“一镇一品”活动纪实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长乐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长乐市宣传思想文化“一镇一品”活动纪实

转载 长乐网CEO2014/10/31 10:24:28 发布 来源:长乐新闻网 作者:长乐网 1765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长乐新闻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古村庄、古建筑的消失,民间文化的断层,已成为传统文化之殇。为保护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挖掘延续即将消逝的历史人文底蕴,2013年4月,我市全面开展宣传思想文化“一镇一品”活动。全市18个乡镇(街道)结合自身特色,持续深入调研,不断挖掘整合,分别推出各自的“拿手好戏”,力求在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中有效引导舆论,在办实事办好事中逐步提高公民素质,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植根于农业的文化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镇一品”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方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大舞台,使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古槐镇借助其悠久的龙眼文化历史,精心打造起“新宁贡果”品牌,通过举办大型文化展、绿道骑行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掘古槐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做大做强龙眼文化。文化植根于农业,文化又反作用于农业,最直观的,就是“还没摘下来,龙眼就预定得差不多了”。

“玉龙仲夏茶会”则完美地诠释了罗联乡的茶文化。茶艺表演《罗联野山红》、古筝齐奏《春苗》、歌舞《中国茶》……陆续展现着这里茶叶种植的源远流长历史,歌颂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一镇一品“进一步打响了青山龙眼、玉龙名茶品牌,让它们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广大农民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活动与人民群众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良性循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加可亲可信。

讲述化不开的乡愁

千年的历史传承造就了长乐“能拼会赢”的城市精神,许许多多长乐人在域外、在海外演绎着创业的动人故事。“一镇一品”活动的开展旨在着力保护挖掘家乡的特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让海外的华侨、在外创业的群众以及年轻一代“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一份历史记忆和感情寄托。

猴屿是全国著名侨乡,现有居民侨属占98%,旅居欧美各国华侨及港澳台同胞26000余人。该乡的“一镇一品”——我家住在闽江边,以舞蹈《创业在他乡》生动展现了猴屿儿女远赴异国他乡打拼奋斗开创新天地的艰辛历程;原创配乐诗朗诵《他乡,故乡》讲述了猴屿华侨身在异地,却心向祖国、情系家乡的博大胸怀;童声独唱《我会听话》唱出了留守故乡的华侨后代渴望与远在他乡的父母团聚的心声;合唱《我的父母之乡》倾诉了海外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牵挂和幽幽乡愁;歌舞《猴屿之恋》表达了猴屿儿女支援家乡建设的决心和美好祝愿。整台演出以祖孙两代人的对话为主线,展示了猴屿侨乡儿女外出打拼回报桑梓的爱国爱乡情怀,引起许多华侨、侨属的共鸣。

在现场观看演出的村民表示:“这些节目非常适合我们猴屿乡的乡情,特别我们猴屿华侨有的出外好多年才回来,对家乡有一种感念。”一位回乡探亲的美籍华侨感动地说,“在外面,我们非常想念家乡,今天的节目演到我心里去了。”

玉田的“琅尾港抗战文化园揭幕暨群众文艺演出”则讲述着这里的红色文化。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情景表演《玉田学童》、舞蹈《天边的红云》,合唱《大刀进行曲》、《保卫黄河》,配乐诗《我们在琅尾港祭奠先烈》等,让当地群众再次重温了先烈们的革命豪情和壮志,拨开玉田人民心中那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把“舞台”留给群众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创造和广泛参与的文化。我市在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一镇一品”活动过程中,十分注重挖掘、汲取基层群众的文化,同时用质朴本真和充满活力的表现形式把“舞台”留给群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武砂镇的“农垦文化”。说起文武砂镇的历史,最大的特色就是1970年至1975年间,300多名知青到文武砂农场插队,这里成了我市最大的知青上山下乡插队点,这给当地的百姓、当年插队的知青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市委宣传部和文武砂镇相关领导经过深入民间调研、联系走访当年的下乡知青,不断充实“农垦文化”的内容,并按照知青“上山下乡”这段充满激情的历史,修建了农垦文化园。文武砂镇党委书记吴永忠介绍,整个文化园是在知青点原址上,利用旧有建筑改造而成。在布馆过程中,收到了许多热心人士捐赠的过去使用的物件,大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拖拉机,小到农场的发票,有知青用过的小提琴,也有工艺美术厂的雕刻刀。曾经长期在文武砂工作的陈子熙老先生,今年已96岁高龄,不但捐赠了他珍藏的测量工具,还为知青书屋题词。

活动当天,100多名当年的知青参观旧址、摩挲曾经用过的农具、吃了一顿食堂的知青饭,一起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现任八站站长的陈忠旺难掩内心的激动,“我爸爸是大队的会计,我比同龄人有更多机会接近知青,我那时大概6岁,对他们很好奇,也觉得很亲切,这么多年过去,小时候的记忆还很深刻。”村里的陈依官老人说起当时,还是那么神往,“那时我20多岁,天天和知青们一起劳动,他们人很好,又能吃苦,我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一镇一品”并不拘泥于演出,像“农垦文化”这样的活动来源于群众,由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在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实现文化成果的共享,激发了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文化创造力,为宣传思想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民间文化焕发生机

随着“一镇一品”活动的不断推进,除了像“琴江台阁”这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升,越来越多的原来不怎么为人所知的民间特色文化也被挖掘出来。

喝彩是极具长乐民间特色的曲艺节目,经常用于婚庆喜事中表演,反映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向往憧憬之情。在“文脉潭头”文艺汇演中,退休老教师陈国榕对喝彩这一曲艺形式进行创新,运用在对潭头镇文脉之盛的歌颂,娓娓道来,让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风和日丽百花香,魅力鹤上好风光;鹤岭奇峰舒清景,区位优势近城厢……”鹤上“一镇一品”活动中融入评话元素,用浓浓的虾油味——福州方言,介绍了鹤上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婚庆习俗。营前古老而精湛的制陶技艺,同样也令人啧啧称奇。逐渐消失的民间文化在“一镇一品”中被挽救,并得到弘扬和发展,焕发出了无限的勃勃生机。

“文化走亲”日渐繁荣

“一镇一品”活动的开展,使群众的创作欲得到释放,表演欲得到激发,带动了一大批基层文艺骨干的成长,以骨干带团队,以团队促作品,破解了文艺原创资源匮乏的难题。同时,间接加强了交流合作,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走亲”现象。

随着湖南镇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动漫文化传播成为了该镇颇具特色的一项文化活动。湖南镇精心打造汇集动漫创意产业为主体的海西文化创意园,并借助网龙动漫公司这个优秀平台进行“文化走亲”举办“一镇一品”活动,展示了湖南镇动感活力的同时,体现了网龙公司的企业文化,取得了双赢的良好效果。

“武韵梅花”、“显应杯”漳港风光摄影展、“三彩江田”、吴航“东溪文化”、“民企星光胪峰情”……如今,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都有了自己对外的一张文化名片。然而“一镇一品”不是做一次活动就结束,它将继续推广、弘扬、深入民心,最终成为闪耀在吴航大地上的盏盏明灯!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