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国纺织报:上市纺企海外命运变奏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长乐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中国纺织报:上市纺企海外命运变奏

转载 2010/05/21 09:09:15 发布 来源:中国纺织报 作者:长乐网编辑 167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海外资本市场一直因其上市时间短、准入条件较低等特点,受到不少国内公司的青睐。资料显示,去年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及QFII项下额度增加,导致证券投资项下有较快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前11个月境内企业海外上市筹资比2008年增加了一倍多。

在纺织领域也不乏积极参与者:2009年9月,华港涤纶实业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2008年3月,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主板上市,2007年11月,华丰纺织在韩国股市主板上市……

然而今年以来,海外资本市场频频传出“撤伙”的消息,继2010年3月8日中国印染公司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名单上剔除,5月中旬又传出浙江唐龙针纺这家于去年在澳大利亚资本市场上市的纺织企业被指资金链断裂。

根据相关资料的初步判断,其命运的关键词几乎相似:盲目扩张、经营不善、资金断裂。消息接连传出,给曾经炙手可热的海外上市潮和“中国概念股” 带来诸多质疑。

风险与市场本身无关

专家指出,中国企业赴海外募集资金有几大明显的优势,一是海外IPO的过程可控,只要是符合相关的规定,上市时间是可以预期的,而无需太多考虑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二是海外再融资比较容易,对国内企业极具诱惑力;三是投资者构成差异,在国外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可以更容易引进战略投资者,而国内投资主要是散户。

“公司倒闭跟选择在何种资本市场上市并无关系,只是在选择海外上市的群体中,有些企业单纯地利用海外市场门槛成本低,监管相对较松的特点,或者是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不符合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条件选择去海外上市,而其企业本身是存在问题的。”华泰联合证券纺织行业分析师说。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进一步给记者分析,在选择海外上市的企业中成败的案例皆有,很大程度上跟企业的好坏有关,如果仅仅以圈钱的目的和手段进入成熟的海外资本市场去运作注定要被淘汰。海外有大量的风险投资(VC)资本对新兴企业和成长性企业极有兴趣,热情度很高,但是其选择性投向与企业自身质素紧密相关。

内部管理决定价值持续

“部分纺企在海外资本市场折戟的根本原因还是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华泰联合证券纺织行业分析师指出。

“企业融资、经营发展、公司业绩这三者之间环环相扣,紧密关联,比如融资目标过高,而实际结果未达到预期,紧跟着经营计划无法顺利开展,公司业绩报表肯定不会好看。相应地,融资之后若企业经营不善也会导致业绩受损,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让投资者‘用脚投票’。”仲大军说,企业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之时也要有良好的内部管理。

相关资料显示,唐龙针纺与中国印染遭遇难题、乃至出局就是缘于内部管控的失策。

中国印染的命运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关于资本的高空接力,用拆西墙补东墙的手法,怀着上市圈钱梦寄望于赴美国再次上市融资,并进行了一系列未经科学论证的投资行为,进而导致企业风险成倍放大,最后在国内宏观政策调控与国际金融危机双重作用之下资金链断裂。

一些企业在成功IPO之后往往容易忽略持续性发展,上市之后全新的管理团队还要继续发展公司,如仲大军所说的重点思考如何走得更远更好,只有处于良性运作体系中的公司才具有不断融资的价值,不断提升的再融资能力。

在新加坡挂牌的企业中有40%来自海外,兴盛时期中国企业IPO的占比很高,被称为“中国概念股”,为投资者所热衷,然而经历了中国印染等公司的事件之后,中国概念股正在悄然远离投资者的视野。分析指出,如果形象恶化,投资者信心受损将导致中国中小市值企业股价低迷,逐渐丧失再融资功能。

防患未然须丈量细节

“一家企业的完美上市可以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仲大军谏言,除了良好的企业内部运营机制、合适的上市地,还要把握好时机,时下国内股市遭遇重挫,即便较为优质的企业新股上市也可能遭遇“破发”厄运,不管是国内上市还是海外上市,正在IPO征途中的纺织企业应充分考虑金融市场状态、股市走向、经济周期,踏准上市“节奏”。

目前,的确有数家纺织企业守候在资本市场的门口。

对于那些还在犹豫究竟在海外上市还是在国内上市的纺织服装企业而言,财经专家周俊生建议,企业上市,最重要的是看这个企业的经营方向在哪里,在哪里筹资更方便。就目前来说,由于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流动性方面更有活力,特别是对海外热钱更有吸引力,因此在国内上市可能反而能够筹集到更多的资金。

另有专家指出,企业在选择上市地时可进行相关测试,比如客户群体的所在地、同类企业的上市地、上市后的持续成本是否合适、再融资是否便利等。

对于已经在海外成功上市的企业则应该意识到责任和压力,不但要面对公众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监督,遵循上市所在地的证券监管条例,还要更加规范地去发展已建立起的一套相对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尤其是民营企业上市后一定会遇到“去家族化”的过程,以外力监督控制,发展职业团队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利益。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