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与当年“深圳速度”媲美的21世纪“平潭速度”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福建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与当年“深圳速度”媲美的21世纪“平潭速度”

转载 2012/01/11 13:22:18 发布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长乐新闻编辑 1746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长乐新闻讯: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同意平潭实施全岛放开,在通关模式、财税支持、投资准入、金融保险、对台合作、土地配套等方面赋予平潭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更加优惠的政策。

  伴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2011年11月30日10时许,平潭“海峡号”搭载着507名游客,向海峡对岸的台湾台中港驶去。这一目前全世界航速最快的多体飞翼高速客滚运输船的正式开通,标志着平潭开放开发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走在平潭岛上,人们惊奇地看到:这个不久前还很偏僻的海岛,已成为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一条条在建的大通道,正在不断地延伸,冲破原来的城市框架;一栋栋设计富有特色的现代建筑中,正在紧张施工,展示着这座新兴城市的日新月异;一片片新辟的绿化带,绿树掩映、绿草如茵,在海风吹拂下预示着这座未来绿色之城的美好明天……

  平潭,正在创造可与当年“深圳速度”媲美的21世纪“平潭速度”;

  平潭,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迈上跨越发展的征途,实现“麒麟”展翅高飞;

  平潭,一个两岸人民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幸福家园的雏型,已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这一切,规划先行功不可没;

  这一切,是科学规划结出的累累硕果。

  坚持科学规划先行选准发展定位目标

  平潭是我国第五大岛、福建省第一大岛,主岛面积324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香港本岛的4倍、厦门本岛的2倍。从地图上看,它就像一只腹部朝向台湾的“麒麟”,最近处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距台湾台中港仅有8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在两岸政治和军事对峙时期,平潭是对台前线要地,基础设施建设几乎是一张白纸,进出岛屿唯有靠渡轮。

  2009年,平潭迎来历史性战略机遇。这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根据这一精神,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当年7月底召开的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上,正式作出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决定,提出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从此,“为祖国站岗放哨”几十年的平潭,获得了新的历史定位。

  2010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等多位中央领导视察福建,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放开发作了重要指示,特别要求实验区发挥区位优势,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努力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2010年1月19日,刚到任不久的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带领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一起赴平潭调研,后又几次亲临平潭视察。调研中孙春兰强调,要立足实际、充分论证,科学规划、扎实实施,又好又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发建设。她要求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做好规划上下功夫;按照建设现代化海岛城市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条件,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谋长远地做好规划。

  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规划先行、科学规划平潭综合试验区,被摆上区党委和管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实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龚清概强调:“规划是生产力,规划是指南针,是全面推进实验区开发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一定要突出两岸特色,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各项规划,多出精品,少留遗憾,切实以科学引领平潭跨越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选准发展定位的号角,在平潭大地吹响。

  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后,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管委会立即开展编制《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工作。一场场实验区规划的专题调研、论坛、研讨会相继举行。人们的思想在交流、碰撞中产生火花,开阔了视野,产生了灵感,达到了共识。“把平潭综合实验区打造成两岸曙光照耀的幸福宜居岛,低碳智慧、宜居宜游的海上仙境”,“两岸产业――城市――文化的尝试交流对接之地”,“构建世界休闲度假和商务度假胜地”……一个个“金点子”扑面而来,未来平潭岛的发展图景,在“脑力激荡”中日渐清晰。不知经历多少不眠之夜,不知通过前后几易其稿,2010年7月中旬,精雕细刻、反复论证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终于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并正式上报国务院。

  与此同时,以总体发展规划框架为基础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2010~2030)》,也着手进行编制,并于2011年6月初完稿上报福建省政府。22项综合和重点专项规划,如:综合交通(含干线路网、港口码头等)、市政道路、土地利用、电力发展、环境保护、旅游发展、林业绿化、水资源配置、城市供水、防洪排涝、污水处理、“智能岛”等规划的编制也分别委托相关单位,加紧推进,目前有的已经完成,有的已经形成阶段性成果。其中《平潭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的制定,广揽海内外规划领域的精英,邀请国内外著名的规划设计机构,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确保规划为世界一流甚至超一流的水平。管委会经过反复筛选,先从20多家报名的国际知名规划设计机构中邀请8家机构参与竞标,然后又采用国际邀请招标的办法,由台湾中兴、日本日建、英国合乐、德国意厦规划机构同时开展,最后取4家规划成果的所长,进行规划汇总。此外,《平潭综合实验区功能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等33项专项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分别委托编制或开展编制规划修编工作;省级综合整治试点镇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也抓紧编制;一些规划草案还依法依规组织会审,或向全社会公示,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规划使人们对平潭试验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形成共识。根据《总体规划》,实验区发展定位是: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先行区,海峡西岸生态宜居的新兴海岛城市。

  总体发展规划期限为2009年至2030年。其中,2009年至2012年为开发起步阶段。2013年至2020年为全面开发阶段。这一时期,以高新科技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布局合理、协调发展、具有特色的两岸合作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商务文教、港口经贸、旅游休闲等功能区基本形成;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化的新兴海岛城市初现雏形。2021年至2030年为发展完善阶段。经过20年的发展,交通便捷、配套设施先进、生态良好、生活舒适的两岸人民共同家园和生态宜居岛基本建成。规划期末,人口规模将达到100万人,成为生态宜居新兴海岛城市。

  依据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平潭岛内的开发建设采用组团推进、分时序开发的空间发展模式,构建科学布局、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四区多组团”功能布局结构。

  一个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的平潭综合试验区的发展规划诞生了,它承担起引领平潭试验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光荣使命。

  突出创建良好机制打造两岸“共同家园”

  中外无数成功的事例一再证实:不管是一个地区还是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优势最大化。

  平潭试验区最大的亮点和优势是“对台”。平潭岛处于我国“海上走廊”台湾海峡和闽江口咽喉,是太平洋西岸国际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目前每天经平潭东部海面航行的中外轮船达2000多艘。平潭岛又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海岛,长期以来,两地民众交流交往十分密切,两地既有同名的苏澳镇,又有同名的北厝村(街),目前平潭在台乡亲有数万人,台北、基隆等地平潭同乡会在台湾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平潭历史上就是东南沿海对台贸易和海上通商的中转站,清咸丰年间被辟为福建省五个对台贸易的港口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平潭成为最早被批准设立台轮停泊点和开展对台小额贸易的县份之一,至今对台贸易额累计达20多亿元,接待台轮逾2万艘次,台胞10万多人次,渔工劳务输出量居全国县市之首,成为台湾民众了解大陆、认识大陆、走进大陆的一个特殊“窗口”。

  在科学制定平潭发展规划过程中,福建省委、省政府支持试验区充分发挥对台优势,进行试验区开发管理模式创新,努力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平潭综合实验区设立了党工委、管委会,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被赋予设区市及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向境内外公开选拔管委会领导成员,按大部门制组建机构,并及时制定了《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体制方案》,明确提出打造两岸“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合作新模式。具体包括吸收两岸先进规划理念和规划人才,参与试验区总体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吸收两岸社会团体、研究机构、文教社团的代表和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组成“促进平潭开放开发顾问团”,广泛吸纳“五个共同”的建议和意见,凝聚两岸智慧和力量;欢迎台湾各界人士参与开发,在部分地区允许与台湾行业公会、园区机构、财团、企业共同组成投资开发公司,形成两岸合作开发主体;吸收台湾知名人士参与管理,在特定区域内,在大陆法律法规框架下,由台湾投资者按台湾模式实行自主管理,建立台湾社区;鼓励由两岸多方组成“试验区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或成立“平潭开放开发共同投资基金”,按照市场运作模式,投资平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等等。

  规划两岸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还体现在对涉台多项特殊政策的支持。在支持实施更加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政策方面,实验区与境外进出货物实行备案管理,实验区与内地之间进出货物实行报关报检管理。台湾地区和境外游客在试验区购买商品后直接离境的,免税额度不受限制,大陆游客购买的进口旅游商品,在规定额度内免税。在支持先行实施ECFA条款及后续协议方面,对于原产于台湾的原辅材料和半成品,在实验区内加工增值后销往大陆的,给予免征关税。在支持创新金融服务方面,鼓励台湾金融机构在实验区直接设立经营机构,支持实验区与台湾贸易以人民币或新台币计价结算,支持实验区银行机构与台湾银行之间进行人民币与新台币现钞直接调运,允许在实验区设立两岸产权交易市场。在税收优惠方面,实验区内企业2010年前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按10%税率征收。在方便两岸人员往来方面,允许持有效台胞证的台湾居民进入实验区免办签注,允许符合条件的台湾地区机动车在台湾与实验区之间自由进出,允许对由台湾地区直接进入平潭旅游的日本等26个国家游客实行免签证。在方便台胞就业生活方面,允许台湾的建设、会计、法律、金融、医疗、教育等服务机构及执业人员,持台湾有权机构颁发的证书,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于实验区开展相应业务;在实验区就业、居住的台胞可参加当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享受与岛内居民同等的社保待遇……

  规划两岸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还渗透在规划诸多章节和多个组团中。如在金井湾组团的规划中,这里将集中建设台湾购物街、台湾精品免税街、台湾饮食街及景观商务区;在吉钓港组团的规划中,这里将依托对台湾客货滚装码头,发展加工增值、货物中转与仓储物流、出口加工保税、转口贸易;在澳前组团规划中,这里将以对台湾客运码头及渔港为中心,发展综合商贸、水产深加工及运销台湾特色农产品等。这样,让台胞感到平潭宜业又宜居,有更多家的感觉。

  遵循高起点高标准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纵观平潭规划,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坚持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重视发展方式上的转变,重视社会环境生态的保护改善,重视分步实施,给未来预留发展空间,为后来人打好基础,以此保护好平潭的青山绿水,确保城乡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整体规划上,规划遵照“生态、低碳、智慧、开放”的原则,从平潭的实际出发,将全岛科学地分为中央商务区、港口经贸区、科技文教区、旅游休闲区“四区多组团”,同时确定若干各具特色的功能岛,实行组团推进、分时序开发建设,构建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其中,中央商务区重点发展高端商务、行政办公、金融保险及具有国际水平、充满活力的城市综合服务;港口经贸区重点建设陆海空交通畅捷、具有国际先进标准、物流仓储功能完备齐全的现代港口物流经贸区;科技文教区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低碳科技、文化教育和产业研发服务;旅游休闲区重点建造山海融合、天人和谐的国际旅游休闲养生度假区。这些规划的实施,将为平潭成为高新科技智能岛、生态宜居岛和国际旅游岛创造良好条件,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规划要求按照环境生态及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节能、节水、减排、低碳的方针,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机械装备、海洋生物科技、低碳科技示范及清洁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台湾及境外新一代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平潭转移,并成为台湾厂商在内陆地区投资的主要基地。同时,善用国家给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发挥平潭区位、景观优势,发展商贸加工、海洋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滨海旅游度假、文化旅游、旅游购物、休闲养生等“无烟工业”。如在清洁能源方面,根据规划,将充分利用平潭丰富的风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争取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50万千瓦,建成全国海岛海上风能基地。在旅游方面,将利用平潭洁净的水土、空气、海洋、沙滩等旅游资源,结合丰富的自然人文风土景观,发展沙滩水上活动、游艇观光,创办海洋音乐节、海峡帆船(板)赛等大型活动;发展台湾名品、精品购物街和特色美食及餐饮,引进台湾医疗、美容及健康行业的发展经验,开展高端健康体检、医学美容养生护理服务;建设大型免税购物中心、舰艇俱乐部、主题乐园度假区、海景酒店、海岛高尔夫以及各具特色的功能岛的开发建设,如文化生态国际村、海洋文物区、历史沉船博物馆、海底文物及深海打捞沉船技术研究中心、高端的国际度假岛等,让平潭成为国际知名的海岛旅游休闲目的地。

  在环境生态的保护改善上,规划严格控制生态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的开发建设行为,确定将建设主岛四大生态廊道,在五大风口布置建设阻风廊道,在多组团预留大片绿地、湖面水体作为城市降温廊道,在水源环境敏感区域预留200~500米生态保护绿地,近5年每年新造林1000万株,在全岛建立自然生态廊道、绿地系统、防风林带和保护海岸线等,构建起平潭生态安全保护系统。

  在为未来留下成长的空间方面,规划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精神,将平潭开发分为开发起步阶段、全面开发阶段和发展完善阶段,科学制定各个发展阶段的目标与重点,并依据实验区的空间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主岛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其中禁建区控制面积30平方公里,约占主岛总面积的9.2%,主要包括风口地区的防护林带、沙滩、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重要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等,该区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行为。限建区控制面积162.12平方公里,约占主岛总面积的50%,主要包括发展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部分农业生产用地,在规划期内严格限制开发建设。

  针对制约发展难点为跨越发展闯新路

  平潭科学制定规划的另一个重点是:勇于针对制约平潭发展的难点进行规划,排除平潭前进路上的障碍和后顾之忧,为平潭的跨越发展闯出一条新路来。

  多年来,平潭的发展存在突出的三大难题――交通、用水、风沙。原来平潭岛与大陆没有相连接的桥,进出岛只能依靠渡轮,相当艰难。即使在福建,前往平潭往往要逶迤奔波数小时才能抵达平潭渡口,然后在渡口前充当“三等公民”―――“等车、等船、等人”,在寒风烈日中望海长叹!平潭全岛没有大的水系,水资源相对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福建全省平均水平。随着试验区人口剧增和产业的发展,加上旅游流动人口的增多,平潭岛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预计到2015年,主岛总需水达23.69万立方米/天,2030年则为66.99万立方米/天,而目前综合各供水工程和地下水,岛内总可供水量仅为8.965万立方米/天,化解“用水危机”成为平潭发展的关键问题。此外,近些年平潭防风固沙虽取得一定进展,岛上近地面局部风力有所减弱,但风沙对平潭发展的影响和压力仍较大。

  只有正视、破解这些难题,平潭的跨越发展才有望梦想成真。在制定平潭发展总体规划中,破解难题成为重点突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规划中,打造“畅通平潭”成为重点篇章。根据规划,平潭海峡大桥、福清渔溪连接海峡大桥的渔(溪)平(潭)高速公路于2010年底建成通车,平潭至福建省省会福州行车时间从几个小时缩短为1小时30分;平潭第二跨海大桥(公铁两用桥)及合(肥)福(州)铁路延伸平潭上岛线、长乐古槐至平潭高速公路列入部省路网规划,2011年动工兴建,建成后将使平潭与长乐国际机场的距离从120公里缩短为70公里,平潭将纳入福州半小时生活圈;岛内将采用“方格网+环状”的布局形式,构筑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的道路网体系,形成“一环(环岛路)两纵(南北向的坛东、坛西大道)三横(渔平大道、苏平大道和福平大道)”的主干网骨架。规划还建议福州至长乐国际机场城市轻轨向平潭延伸,并与平潭海峡二桥共用通道进入平潭主岛,形成平潭与福州便捷联系的快速交通网络。平潭主岛内还规划通过轨道交通系统,串联全岛各片区及相关组团,并预留台海高速铁路、台海货运铁路用地。港口建设以对台客货滚装、集装箱支线、散杂货运输为主,发展邮轮等旅游客运,逐步成为客货兼备、特色突出的现代化港区。航空规划在实验区内设置支线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约500万,并已初步选定两个备选场址。

  规划中,保证试验区用水问题成为市政建设的重点,规划确定立足于依托外界水资源,通过调水工程保证实验区用水,同时充分挖掘岛内水资源潜力,提高现有水利设施蓄水能力。近期主要抓紧平潭主要供水点三十六脚湖的清淤扩容,建立建设岛内淡水集、利用体系,并从已建的福清闽江调水工程龙高支线东林水库取水;中远期将从闽江大樟溪古城村取水供应给实验区,水量最终规模为51.8万立方米/日,满足试验区发展的用水需求。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